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发表时间:2024-01-25 17:06來源:人民網 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泱泱中華,煌煌文化。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開講“第一課”:“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禮運》具體而生動地描繪了‘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狀態……”一番博古通今、縱橫中西的論述,將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進行了中國化的理論闡釋,令在場學員回味無窮。植根中華沃土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結出累累碩果,展現著“兩個結合”的深厚根基和深刻內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深刻体会到“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党的百年历史,既是波澜壮阔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也是成就辉煌的文化建设史、文化繁荣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坚持运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明确“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我们党强烈文化担当和高度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循大道,至萬裏。我們的社會主義爲什麽不一樣?爲什麽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等有深刻關聯;我們確立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順應了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事實說明:“兩個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堅持“兩個結合”,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本愈固,枝愈榮。“兩個結合”揭示了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整理千年卷帙,爲治國理政提供參考;解讀諸子百家,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啓示;活化非遺資源,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互相成就中,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爲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爲現代的。新時代新征程,只有堅持“兩個結合”,我們黨才能掌握宣傳思想文化上的主動,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爲先導和基礎。著眼未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繼續推進“兩個結合”,堅持文化自信,我們定能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轉載請注明出處!
|